宜都融媒訊(記者 朱敏 程國毅)春風吐綠,草木逢春。3月22日,隨著宜昌市西陵區營盤路小學150多名小學生的到來,群山掩映中的陳家河煤礦風景區再現勃勃生機。
在營地里,孩子們通過角色扮演、密室逃脫、VR體驗、科學實驗等方式,領略自然山水,了解煤炭文化,感受礦區蝶變。
“我今天是第一次來,這里的環境很好,有山有水,空氣特別清新,我喜歡這里的環境和風景,也很期待接下來研學的課程?!币瞬形髁陞^營盤路小學學生屈晨晞很快就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
如今這里早已青山綠水交相輝映,鳥語花香相和成趣,然而在過去,松宜礦區曾是湖北省第二大煤炭生產基地。2017年,因資源枯竭和國家產能政策調整,陳家河煤礦作為松宜礦區最后一個礦井永久性關閉。一時間,陳家河煤礦從紅紅火火的煤炭生產基地變成廢棄的工礦場地。近20萬平方米的國土資源荒廢,3.8萬平方米的工礦廠房閑置,房屋開裂、塌方滑坡、水系破壞等成為影響礦區的安全隱患。2019年,湖北省長江三峽地區地質生態環境恢復工程正式立項。至此,陳家河煤礦迎來新的轉機。
宜都市松宜礦區經管辦副主任楊愛苗介紹:“松宜礦區搶抓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試點機遇,對七礦兩河兩區11個修復點開展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完成廢棄渣堆生態修復33公頃,廢棄工礦場地43公頃,治理采礦塌陷區260公頃,水土流失防治面積3.35平方千米,治理河道15公里,在三年試點內全面完成績效指標任務?!?/p>
生態需要修復,但礦區歷史、工礦文化值得珍藏。完成修復之后,昔日礦區該如何建設?如何吸引人,留住人?松宜人再出高招,打造出具備研學、親子游、民宿康養等多種功能的陳家河煤礦風景區,讓工業遺存變身文化空間,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我們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挖掘煤文化打造猴子洞特色采摘園和陳家河采煤研學基地,目前基地已正式運營?!睂ξ磥?,楊愛苗充滿信心,“預計年接待量能達到20000人次,年營業額達到500萬元,與周邊人文景觀云臺觀和自然景觀龍騰溝形成一條旅游環線,實現告別煤經濟端上綠飯碗的目標?!?/p>
(責編:李虹 向姝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