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高速通南北 一園飛地聯東西
陳家河煤礦工礦場地生態修復后(資料圖)
枝江百里洲長江大橋建設現場。方正攝
猴子洞煤礦生態修復后。 (資料圖)
當枝松高速枝江迎賓大道高架橋建設現場。方正攝
記者方正 通訊員李廣操
高速在建,半小時可串門;飛地共建,協同共贏;區域聯辦,相融惠民生……
發揮強縣節點作用,共建宜荊荊都市圈。一年來,當枝松宜東百強縣市聚集區從全面謀劃到全面實施,協同發展快速推進。
站在宜荊荊都市圈新的起點上,“當枝松宜東”必將發揮縣域經濟主引擎作用,奮力作為,大力推進都市圈一體化發展。
一條高速路
打通南北主動脈
3月27日中午1點,枝江市馬家店街道滕家河村。
當枝松高速3號標段迎賓大道高架橋141號墩施工現場,幾名工人正在進行鋼結構作業,現場機器轟鳴,焊花四起。他們身后,19組高架橋墩已經完工。
從141號墩往前約一公里,就是枝江百里洲長江大橋北岸五號主墩施工現場,另一側就是滾滾長江。記者看到,高高的塔吊下,一個巨大的基坑里布滿了鋼筋結構,底層樁基施工已基本完成,即將在29日迎來澆筑施工的重要時刻。未來,當枝松高速將在這里跨越長江,聯通松滋市,打通向南通道。
“這是大橋施工的一個重要節點?!闭勂饍商旌蟮臐仓┕?,當枝松高速三標段現場負責人周偉偉告訴記者,從去年9月開始,3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來到這里,其中五號主墩施工24小時不間斷施工作業,預計2023年6月完成主墩基礎及承臺施工。而連接大橋的迎賓高架橋已完成19組橋墩,剩余的將在三個月內完成施工。
項目部綜合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枝江百里洲長江大橋是目前世界在建跨徑最大的UHPC——鋼箱梁組合梁斜拉橋,主跨890米,塔高243米,主橋長1549米,跨越長江中游第一大江心洲——百里洲。
一橋跨江。去年3月20日,“宜荊荊恩”城市群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程暨當枝松高速公路開工儀式在枝江舉行。作為連接當枝松宜百強聚集區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總投資166億元的當枝松高速公路的開工尤為關注。
當枝松高速公路建成后將形成當枝松宜半小時經濟圈,對實現宜昌、荊州兩地經濟“牽手”,打通長江“孤島”百里洲,推動當枝松宜東五地跨區合作、百強進位,推動宜荊荊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飛地建園”
區域協同縱深推進
去年3月,宜都、松滋簽訂《合作共建松宜協同發展示范園協議書》,以跨市州“飛地經濟”開啟區域協同新模式,攜手打造區域協同發展先行區。1000畝松宜協同發展示范園目前場平工程即將完成,園區道路正在同步建設中,即將迎來新項目入駐。
松宜協同發展示范園,位于松滋經濟開發區臨港工業園化工首開區。項目總投資1.7億元,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化工園配套服務能力,增強園區投資吸引力。
圍繞當枝松宜東協同發展聯盟關于產業協同發展要求,宜都積極謀劃位于松滋市的飛地園區產業招商,結合兩地產業基礎和要素配套,選準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園區產業方向。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可實現產值200億元以上,將會進一步促進“當枝松宜東”醫藥化工產業集群發展。
宜都高新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牟俊說,宜都市高新區飛地園區將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攜手合作,不斷將協同發展做深做實、實質合作向縱深推進,全面激發縣域活力。
未來,兩地將扎實推進發展戰略協同、體制機制對接、基礎設施互聯、區域市場互通,走出一條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新路子。
連片整治
生態協同共護山水
青山環繞,小橋流水,一派詩意。在宜都市陳家河,很難想象這里曾是破敗不堪的廢棄礦區。
松宜礦區位于宜都市與松滋市交界處,面積108平方公里,這里曾是湖北第二大煤炭企業松宜煤炭礦務局所在地。松宜礦區廢棄礦山地質環境生態恢復工程項目是我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項目之一。項目區主要位于松宜礦區、松木坪鎮、王家畈鎮和松滋市劉家場鎮部分區域。
如果說交通拉近了距離,生態協同則是對家園的共同呵護。
2020年7月開始,按照“整體設計,突出重點、要素協同、分步實施”的治理原則,宜松兩地落實項目推進“一張圖”,任務清單“一張表”,共同開始對松宜礦區進行集中連片修復和整治。山上修坡整形,山腰復墾復林,山下疏浚河道,治理水體。
松滋市資規局副局長鄒進華和宜都市資規局黨組成員、工會主席徐紹東是礦區治理合作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因工作原因成了老熟人,經常一起溝通礦山修復等細節問題。徐紹東說,兩地協作非常順暢,現在生態修復工作已經全部完工,后期管護要進一步推動,共同守護青山綠水。
截至目前,松滋、宜都兩地共修復廢棄工礦場地97公頃,采礦塌陷區治理367公頃。在松宜礦區生態修復區內,一座座廢棄礦山重新披上綠裝,煥發出勃勃生機。
異地同城
醫療協同惠民生
3月27日上午,宜都市行政服務中心大廳,前來辦事的市民絡繹不絕。
在四樓醫保局辦公區域,宜都市醫保局副局長蘭榮華剛剛拿到截至上周五的一組數據:共有異地職工報銷27人,總額7.9萬,實際報銷6.1萬;居民異地報銷14人,醫療費用總額為5.17萬元,實際報銷4.13萬元?!爱惖芈毠ぜ熬用駡箐N的比例和宜都本地同級別的醫療報銷比例是一樣的?!?/p>
異地就醫,因為報銷時間長、手續繁瑣和流程復雜等問題,成為不少居民尤其是退休老人的痛點,經過兩地醫保部門努力,宜都和松滋兩地的居民,目前已經實現了跨地域醫?;ネ?,門診直接結算,異地就醫實現“同城化”。
在松滋,異地參保居民可享受同樣的醫保政策。75歲的陸師傅之前在松宜礦區工作,退休后定居在松滋市劉家場鎮官渡坪小區。但由于是宜都戶口,每次生病老人家都要乘車幾十公里,去宜都的醫院看病報銷。得知在松滋市也可以享受到與宜都市同樣的醫保政策后,陸師傅非常高興,再也不用奔波了。
去年11月份,宜都市醫保局還升級了跨區線上平臺。借助新平臺,在松滋市中醫院看病的病人現在可以直接在中醫院辦理線上“即時報銷”,此舉極大方便了群眾。
蘭榮華說,宜都、松滋兩地醫療保障局將深入實際、加強督導、穩妥有序,擴大跨區域直接結算的病種覆蓋范圍和定點醫療機構數量,推進數據互通共享,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腿,進一步便利兩地民眾就近看病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