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 為打破基層消防安全力量薄弱困局,堅決遏制“小火亡人”多發頻發勢頭,宜都市通過構建“網格化”模式、新建基礎救援所、線上智能監控等多種方式,將觸角延伸至基層消防安全治理“最后一公里”,營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推進消防網格化,激活末端“監督哨”。努力構建“層層有網、網中有格、格中定人、各負其責”的基層消防安全網絡,組織網格員開展自建房火災隱患排查,實施“敲門行動”,入戶消防安全宣傳和防火巡查4600余家,發現、督改常見隱患2000余處,摸清轄區不放心自建房底數,建立隱患整改責任清單,落實閉環管理。
推進救援所建設,擴大基層“覆蓋面”。積極探索符合轄區消防工作實際的建所模式,率先試點在枝城鎮、紅花套鎮掛牌成立消防救援所,如今,“各鄉(鎮)、街道應急辦統一加掛消防救援所”牌子的要求,已納入全市《加強鄉鎮(街道)村(社區)應急能力建設工作方案》,消防工作向基層延伸的格局逐步形成。
推進消防智能監管,打通智慧“技術碼”。將“智慧消防”納入智慧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構建遠程監控、數據共享、群防群治的信息化消防管理模式,在21個城鎮社區、200余家高?;蛑攸c單位率先推廣運用。目前,已有近5000個“智慧哨兵”在8個社區的21個老舊小區“悄然上崗”,被市民譽為消防安全的“線上保姆”。新增“逃生窗”138處,并依托“宜都新聞”“云上宜都”等媒體平臺刊播“逃生窗”實地模擬逃生演示。
(責編:劉娟 審核:黨艷秋)